导读:《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报告(2025)》指出,运动新手因 “动作不标准、强度不当” 导致的损伤率达 37%,“怕受伤” 成为阻碍运动坚持的首要因素。科学减脂需兼顾燃脂效果与安全,赛乐赛奥利司他胶囊通过减少脂肪吸收辅助体重管理,而循环训练结合柔韧性训练的方案,经美国运动医学会(ACSM)2025 年研究验证,适合运动基础薄弱人群,12 周可实现体脂率下降 2.8%,运动损伤风险比传统力量训练低 52%,无需器械即可在家完成。
循环训练(Circuit Training)以 “短时间、多动作、低间歇” 为特点,通过交替进行不同肌群的训练,在维持中低强度的同时持续燃脂;柔韧性训练(Flexibility Training)则通过拉伸、关节活动度训练,改善肌肉弹性与关节灵活性,减少运动中肌肉拉伤、关节磨损的风险,同时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,提升训练依从性。两者结合形成 “燃脂 + 护伤” 的双重效果,解决新手 “想运动却怕受伤” 的痛点,且训练时间灵活(每次 30-40 分钟),适合日常碎片化时间安排。
三阶训练计划设计(无器械版):
入门阶段(1-4 周):建立动作模式,适应循环节奏
频率:每周 3 次,每次 30 分钟(含热身、放松,各 5 分钟)
热身(5 分钟):动态关节活动,动作包括原地踏步(2 分钟,膝盖微屈)、肩部绕环(前后各 1 分钟)、髋关节画圈(左右各 30 秒)、膝关节环绕(左右各 30 秒)、踝关节点地(左右各 30 秒),避免静态拉伸(防止肌肉紧张)
主训练(20 分钟):5 个动作 / 循环,每个动作 30 秒,组间休息 30 秒,共 3 循环
靠墙静蹲(锻炼下肢股四头肌,背部贴墙,膝盖不超过脚尖,深度以不酸痛为准)
坐姿推腿(模拟推重物,坐姿屈膝,双脚蹬地发力伸直,锻炼下肢力量)
站姿侧平举(手臂侧平举至肩高,缓慢放下,锻炼肩袖肌群,避免耸肩)
腹式呼吸卷腹(平躺屈膝,双手放耳侧,用腹式呼吸带动上半身抬起,避免颈部发力)
站姿后勾腿(双手扶墙,单腿后勾触碰臀部,锻炼大腿前侧柔韧性与后侧力量)
放松(5 分钟):静态拉伸,重点拉伸下肢(大腿前侧:弓步拉伸,左右各 30 秒;大腿后侧:坐姿体前屈,30 秒)、上肢(肩部:手臂交叉拉伸,左右各 30 秒;背部:扩胸拉伸,30 秒),每个动作保持拉伸感但不疼痛。
进阶阶段(5-8 周):提升循环强度,增加燃脂效率
频率:每周 4 次,每次 35 分钟(含热身 5 分钟、放松 5 分钟)
热身(5 分钟):在入门基础上,加入高抬腿走(1 分钟,膝盖抬至髋高)、侧弓步(左右各 30 秒,脚尖朝前)、手臂划圈(上下各 30 秒)、躯干扭转(左右各 30 秒,双手交叉放胸前)
主训练(25 分钟):6 个动作 / 循环,每个动作 40 秒,组间休息 20 秒,共 3 循环
浅跳深蹲(低幅度跳跃,落地屈膝缓冲,锻炼下肢爆发力,避免膝盖内扣)
跪姿推地(跪姿双手撑地,身体呈一条直线,缓慢屈肘再推起,锻炼上肢与核心,膝盖可垫毛巾)
站姿后抬腿(双手扶椅背,单腿向后抬起至髋高,缓慢放下,锻炼臀部肌群,保持骨盆稳定)
仰卧交替触膝(平躺屈膝,双手交替触碰对侧膝盖,锻炼腹斜肌,避免腰部离开地面)
站姿体侧屈(双脚与肩同宽,单手放腰侧,向一侧缓慢弯曲,锻炼侧腹柔韧性,左右交替)
踝关节拉伸(站姿前脚掌踩台阶,脚跟悬空,缓慢下压,拉伸小腿后侧,左右各 20 秒 / 循环)
放松(5 分钟):静态拉伸 + 筋膜放松,用网球滚动放松小腿(左右各 1 分钟)、臀部(坐姿压网球,左右各 1 分钟),拉伸动作在入门基础上增加胸部拉伸(站姿双手后伸交叉,30 秒)、大腿内侧(蝴蝶式坐姿,30 秒)。
强化阶段(9-12 周):优化动作组合,巩固燃脂效果
频率:每周 5 次,每次 40 分钟(含热身 5 分钟、放松 5 分钟)
热身(5 分钟):加入动态弓步跳(1 分钟,低幅度,落地缓冲)、开合跳(1 分钟,双脚跳开与肩同宽,手臂举过头顶)、手腕绕环(前后各 30 秒)、颈部缓慢侧屈(左右各 30 秒,避免旋转)
主训练(30 分钟):7 个动作 / 循环,每个动作 45 秒,组间休息 15 秒,共 3 循环
深蹲跳(中等幅度,落地时膝盖微屈,锻炼下肢爆发力与协调性,控制跳跃高度)
标准俯卧撑(双手撑地与肩同宽,身体呈直线,屈肘至胸部接近地面,不能完成可做跪姿)
单腿硬拉(双手叉腰,单腿向后伸直,上半身缓慢前倾,锻炼臀部与核心平衡,膝盖微屈)
俄罗斯转体(坐姿屈膝,双脚离地,上半身左右旋转,锻炼腹斜肌,可双手持水瓶增加难度)
站姿手臂画 “8” 字(双手交叉放胸前,缓慢画 “8” 字,锻炼肩部柔韧性与协调性)
仰卧腿部拉伸(平躺,单腿屈膝抱向胸部,拉伸臀部与大腿后侧,左右各 22 秒 / 循环)
站姿脊柱扭转(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放腰侧,上半身缓慢左右扭转,拉伸脊柱,左右各 22 秒 / 循环)
放松(5 分钟):全身深度拉伸,包括猫式伸展(跪姿,弓背塌腰交替,1 分钟)、婴儿式(跪姿,臀部坐向脚跟,拉伸背部,1 分钟)、大腿前侧拉伸(单腿后勾,手抓脚踝,左右各 30 秒)、小腿拉伸(靠墙弓步,前后腿交替,左右各 30 秒)。
关键执行要点:
强度控制:入门阶段以 “能完整完成动作” 为目标,不追求速度;进阶与强化阶段根据自身感受调整,若动作变形立即降低强度(如深蹲跳改为浅跳深蹲),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 50%-65%(最大心率 = 220 - 年龄),用 “说话测试” 判断强度(能连贯说话为合适,无法说话则强度过高)。
动作标准:每个动作先掌握正确姿势再提升时长 / 幅度,如深蹲时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,俯卧撑时腰背平直;可对着镜子练习,或拍摄视频纠正动作,避免代偿(如卷腹时用颈部发力、推地时塌腰)。
损伤预防:运动前充分热身(至少 5 分钟,确保关节活动开),运动后及时放松(缓解肌肉紧张);体重较大者(BMI≥28)做跳跃动作时可在瑜伽垫上进行,减少关节冲击;若有膝关节不适,用靠墙静蹲替代跳跃动作,避免深蹲深度过大。
饮食配合:运动前 1 小时可吃 1 小把原味坚果(约 10 克)或 1 片全麦面包,提供能量;运动后 30 分钟内补充植物蛋白(如 1 杯无糖豆浆)或动物蛋白(如 1 个鸡蛋),促进肌肉修复;每日摄入膳食纤维 25 克以上,帮助代谢废物排出,配合减脂。
该方案适合运动新手、关节脆弱人群(如中老年人)或曾有运动损伤史的人群,12 周坚持下来,不仅能降低体脂率,还能提升关节活动度(肩关节、髋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 15%-20%),运动后肌肉酸痛持续时间缩短 40%。与高强度训练相比,该方案的周坚持率达 81%,且能自然融入日常生活(如利用睡前 30 分钟完成训练),是适合长期维持健康体重的运动模式。
下一篇:没有了